在欧洲传承千年的橄榄,怎么就成了中产餐桌的新选择
在欧洲,橄榄这种植物始终被认为是充满生命力的,象征着坚韧与永恒。早在公元前七百多年出现的《荷马史诗》里,雅典娜赠予雅典城的橄榄枝,就被认为是“和平与智慧的象征”。这一传统沿袭至今,在现代的奥运会上,依然能够找到很多象征和平的橄榄元素。

在欧洲橄榄版图中,西班牙毫无疑问是地中海产区中的明珠。这个占据全球食用橄榄产量31%的国度,每三棵橄榄树中就有一棵扎根在安达卢西亚的红土地上。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带来的灌溉系统,让这里的橄榄园至今保持着每公顷6000公斤的惊人产量。作为中国进口食用橄榄的最大来源国(占总量90%),橄榄正成为中欧友谊的桥梁,在沟通着现代的东西方。
从远渡重洋到尽人皆知
橄榄这种古老果实与中国的渊源,则要追溯到近代,因为地理上的隔绝和口味上的差异,过去,中国人对于橄榄的风味知之甚少。

对于欧洲人来说,橄榄早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西班牙人均年消费橄榄达2.4公斤,橄榄油超过10升。他们早已将橄榄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——从早餐桌上的腌橄榄,到午餐时分的牛油果橄榄吐司,晚上的海鲜饭里,亦需要一点橄榄入馔,睡前再用橄榄配着杜松子酒,调制一杯安神的Martini。更别提那些遍布西班牙餐厅的Tapas。可以说,在西班牙人生活里,橄榄无处不在。
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国人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,国人也开始重新认识橄榄的风味。从最初的比萨或是沙拉里的配菜,到现在,欧洲橄榄已经逐渐成为更多城市中产的新宠。细细品味之下,你会发现,橄榄从入口的微咸鲜香到后味的悠长回甘,会让你慢慢爱上这种回味满满的食物,成为搭配油腻的肉食的绝佳搭档。

在中餐里,焕发新的生命力
充满奇思妙想的中餐厨师们,自然不会放弃这片蓝海,中餐厨房对这颗异域果实的接纳过程,也由一知半解变得富有创造性。在四川,厨师们发现腌制的黑橄榄能中和火锅的燥辣;在广东,青橄榄与老火汤相遇,欧洲橄榄的醇厚与中式高汤的鲜美产生奇妙反应,这些中西合璧的新口味广受欢迎。

在历经数千年之后,这颗充满历史意义的果实,再次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柔软纽带。橄榄种植园主何塞每年都会收到中国买家寄来的照片——他的橄榄出现在中国家庭的年夜餐桌上。这种跨越八千公里的饮食对话,见证着人类味蕾的开放与包容。正如一位美食家所说:“真正的融合菜,不是简单堆砌异国食材,而是解构后的重生。”当一种食材能够脱离原生文化语境,在新的饮食体系中重获生命,这便是文明别有滋味的交流。
(本文系与《三联生活周刊》合作刊登内容,原文刊于2025年5月19日第二十期)